问曰∶“病有得之一日,不发热而恶寒者,何也?大汗则亡阳,大下则亡阴,阴阳俱虚,故厥冷。
非七日后屎定硬不敢妄下者,以此为风也。此言伤寒则恶寒可知,言彻其热,则发热可知。
烦为虚烦,则热亦虚热,窒亦虚窒矣。 至七八日热除身凉脉迟为愈,乃反见胸胁苦满而非结胸,反发谵语而非胃实,何也?
少阴厥阴,则但有欲愈脉,无未愈证,惜哉!《经》曰∶“夜半后而阴隆为重阴。伤寒身热发黄者,栀子柏皮汤主之。
小便不利,故大便有乍易。此必有恶寒欲呕证,故加桂枝以散寒,半夏以除呕。
呼吸闰息,脉以五至为平,太过不及,是阴阳偏胜失其常度矣。湿家之为病,一身尽疼,发热,身色如熏黄。